苏州市商标变更,巴城镇的经济发展
2014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7.3亿元,同比增长4.5%;新兴产业产值98亿元,同比增长7.9%。完成税收收入占比95%,工业苏州市商标变更、服务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19.3%和6.2%。美居客、国网自控2家企业挂牌上市,上市后备企业6家,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5家。新认定苏州市知名商标1件(累计5件)。顺利完成巴城镇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。
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.9亿元,同比增长5.2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.5亿元,同比增长8.9%;进出口总额9.9亿美元;工业总产值330亿元,同比增长3.1%,服务业增加值70亿元,同比增长6.1%;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.45亿元,其中工业投资18亿元;到账外资2370万美元,注册内资26.4亿元。
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%,达到30362元。完成城乡劳动力培训2560人次,城乡劳动力就业转移730人次,解决就业困难群体人群就业490人次,发放创业小额贷款3323万元。全年实现村级经济总收入19920万元,可支配收入9550万元,分别同比增长12%和5.6%,村均可支配收入达434万元,较上年增长23.3万元,完成可支配收入超千万元村2个,超500万元村4个。 从1992年开始,农业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,传统分散的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养殖业逐步向基地化、专业化方向发展。特种水产养殖基地、葡萄种植基地、绿化苗木基地、蔬菜种植基地、特种禽养殖基地相继建立。
巴城镇水产业主要以河蟹、青虾特种水产养殖为主,其中最著名的是阳澄湖大闸蟹。截至2014年,巴城镇水产养殖面积32512亩,其中常规鱼养殖面积3222亩,河蟹养殖面积28314亩(其中阳澄湖围网养殖河蟹面积4500亩),蟹种养殖面积642亩,清水虾养殖面积114亩,白对虾养殖面积30亩,其他特种水产面积190亩。并已建成7800亩高效渔业示范基地一个。
2006年下半年,建设葡萄特色基地,引进、培育二十多个葡萄品种,规划建成万亩葡萄基地,先后形成的巴城湖村、新开河村、茅沙塘村、马料江村、方港村、龙潭湖村、葡萄研究所等七个葡萄专业生产基地,被省农业厅认定为“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”。截至2014年,种植面积已达7085亩,年产优质葡萄520万斤,实现销售2700多万元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江南吐鲁番。
截至目前,已引进华东农业生态园、创意农庄有限公司、昆山星期九休闲生态农庄、南开生态园等多家内外资农业企业,建成了现代化的农业观光区。
2014年现代渔业产业园三期项目(810亩)全面完成,武神潭百亩蔬菜基地建成投产,高标准优质粮油生产基地项目进入招投标程序。葡萄产业健康发展,全年完成葡萄销售总量520万斤,销售收入2900万元,亩均效益3500元。大闸蟹上市前期工作有序推进,同时,积极申报“巴城阳澄湖”特色农副产品(大闸蟹)的国家驰名商标。 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。
昆山软件园累计引进相关企业279家,累计注册民资超19亿元、注册外资超2000万美元。
2014年(增资)项目93家,注册资本2.9亿元,同比增长80%,其中,超千万元项目14个。
2014年巴城镇全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,同比增长8.9%,实现旅游收入19.3亿元,同比增长9.6%。
局外人版权声明: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侵权必究!授权事宜、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,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将尽快回复您,谢谢合作!